范志宏介绍说,对于大多数饮料来说,碳水化合物几乎等同于糖,所以这些饮料的含糖量可以从现有的标签上看到。“只是很多人并不把碳水化合物和糖联系在一起。”
在范志宏看来,食品包装上标注的内容和配料越详细,对消费者越好,让消费者对食品的配料有更全面的了解。但由于每一个价值都需要测试,给生产企业带来了比较大的负担。从成本的角度来看,标记几个关键组件的价值就足够了。除了糖和饱和脂肪,范志宏希望消费者多关注食品中的“钠”含量。钠的主要来源是盐。如果摄入量过高,就会导致高血压、肾病、骨质疏松症,甚至胃癌。
“淡化标签的另一个好处是,可以敦促企业完成产品升级。”范志宏举了一个例子。在早期,当《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》第一版尚未发布时,许多膨化食品和油炸食品的生产企业对产品中“反式脂肪酸”的含量并不重视。反式脂肪酸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。2011年《预包装食品营养通则》颁布后,反式脂肪酸被纳入强制标示内容。只有到那时,许多公司才意识到,他们必须改进工艺,找到降低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方法,以便他们的产品更容易被识别出来。消费者接受。“这一次,我们要求将糖和饱和脂肪强制贴上标签,这也可能产生类似的效果。”
在修订标准时,范志宏建议相关部门也必须对产品进行检测和监督。对于一些贴错标签或者贴错产品成分的企业,必须予以处罚,责令改正。“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加强对消费者的营养教育,否则,即使标签上的成分越来越详细,消费者也不会理解,也于事无补。”